中外宗教建筑文化对照浅析(5)

来源:中外公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多神教国家,多存在三、四种以上的宗教,这些宗教的建筑模式也不断的互相借鉴与包容。如海洋文化背景下的马来西亚的槟城乔治城柔和了中国道教、佛

多神教国家,多存在三、四种以上的宗教,这些宗教的建筑模式也不断的互相借鉴与包容。如海洋文化背景下的马来西亚的槟城乔治城柔和了中国道教、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建筑文化。更有代表性的就是槟城山上佛教寺庙——极乐寺更是吸收了多种宗教模式综合体。

中原的佛教与道教在历史上多次竞争,出现建筑文化互溶,礼制的儒家学说的搀和,也见证了在宗教竞争下,求存寻异的包容性建筑文化的产生。

多神教的国家更多涵盖猎人、农民、游牧民族三种生活模式,或该三种模式的组合。因此,所建设的神庙建筑元素也多样,反映出人们的各种心态如:生殖崇拜,炫富心理,生老病死的态度,往生期望等等。

而多种生活模式的组合也使同种宗教建筑文化的产生分流。例如中国国土广阔,地理生态环境多变,也确定了生产模式的多样。传入中国的佛教随着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呈多样性,藏传佛教和中土汉传佛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云南省的上部佛教的建筑模式就有很大的分别。中国的道佛建筑中,官式与民间模式的差别就很大,融和多种生活模式,让宗教建筑体现出明显的礼制性。

3.3 不同宗教建筑模式的共通性

梁思成老先生说过,当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建筑与中国本土优良的建筑技术得以结合。在佛教传入中国时,印度佛教建筑受希腊和伊斯兰地区建筑风格影响,把外来的建筑营造法式沿着内地丝绸之路引入国内。山西省的无梁殿中的穹顶和卷拱做法就是一例。虽然这种影响并非大范围,但可见微微余音的效果。同时中国的木构架模式也小范围的影响到欧洲及阿拉伯地区。中国的宗教故事多通过壁画绘制墙上,欧洲教堂的壁画多刻画在屋顶,须仰视才能看清。山西省的云冈石窟也有把壁画和雕刻做到石窟顶部的,最终还是为了把宗教故事简单示人。

无论哪种宗教建筑都含有生死境界空间的营造,现存的四大宗教体系也不可避免。佛教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轮回的,大家曾是世界上的任意物体,因此众生平等。仅中国的道教没有轮回,注重养生,希望通过肉体的不灭达到精神的不灭。

4 近代多元文化宗教建筑文化的演变

宗教文化不会一成不变,会随时间和地点转变。佛教传播广泛,世界各地有不同种类的佛教建筑,有融合了印度教的、折中了中原文化的、西藏游牧式的等等建筑模式。多种宗教并存的环境下,各种宗教为保存自我,有绝对排外,有开放通融态度。

日本保留有唐风和汉朝风格的佛教建筑。佛教在不同时期的传入,经历了不同地域环境、气候、人文文化的洗礼所产生的风格各异的佛教建筑,但是在不同中,又可见这些宗教建筑所流淌的近亲血缘。

山西省的佛教建筑里,西方宗教建筑在多年以前就对中国本土建筑产生影响。中国的无梁殿立面带有类似欧式的柱廊。无梁殿的穹顶与欧洲的万神庙的穹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慨叹,各宗派之间的渊源,冥冥之中随缘结合。

5 结 论

人生分三层:物质、精神、灵魂。物质是衣食,精神是文艺,灵魂是宗教。中国经历了物质、精神文明的建设,必然进入深层次的灵魂工程。宗教文化的融合、竞争是人类历史上不断发生的事情,如何保护本土宗教,须从本土宗教建筑文化入手,中国道教《道德经》的“上善若水。”正好是体现了与时俱进,吸纳百川,寻找属于自己的宗教建筑模式。保留传统本土宗教建筑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人的需要,创造出适合当代的本土宗教建筑空间。

从中国本土宗教建筑发展的历史回顾,佛、道、儒三家经历各朝代的纷争,在竞争中互融,各取所长,渐现佛、道、儒一体的宗教建筑状况[3]。 历史总是不断的重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东西方宗教建筑文化将会在全世界地区发生碰撞与融合,中国本土宗教建筑文化如何的发展,是其在纷繁的宗教建筑艺术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起决定性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外公路》 网址: http://www.zwglzz.cn/qikandaodu/2020/1228/346.html



上一篇:浅析中外火灾调查制度
下一篇:中外城市边缘区相关概念辨析与学科发展趋势

中外公路投稿 | 中外公路编辑部| 中外公路版面费 | 中外公路论文发表 | 中外公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外公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