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宗教建筑文化对照浅析(4)

来源:中外公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1.1 一神论 “一神论”即所谓“一神信仰”,就是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个神,除了唯一神之外,没有别的。犹太教就是世界上最早确立“一神信仰”的宗教

3.1.1 一神论

“一神论”即所谓“一神信仰”,就是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个神,除了唯一神之外,没有别的。犹太教就是世界上最早确立“一神信仰”的宗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一神教,而犹太教的“一神信仰”后来影响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2]。犹太教起源于游牧民族,而牧民生存环境恶劣,需勇往直前,不断征服,因此需要神的指引,团结一体共同进发找寻生存的绿洲,因此产生“一神论”。从犹太教衍生出来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一神论。后来基督教演变成天主教和基督教,基督教由于信仰国的生产方式改变逐渐演变为一神和多神的综合体。

3.1.2 多神论

多神论信仰者信仰多个神灵,据当地地域文化,风俗特征信奉不同的神,其反映了当地的秩序,神灵分职掌管不同的领域,一般会在有较进步文字文化国家里面产生。多神论以狩猎和农业为生的民族,还有国际商业交流频繁的地区居多。

猎人面对情况多,上山打猎的和下海捕鱼的面对所祀奉的神灵就不一样,除了天气,还会供奉一些自己所羡慕的动植物。农民祈求丰收,对土地充满期待,崇拜的神多与天气有关,也包括生殖的崇拜(源于对劳动力的渴望)。中国、印度、日本等国以农业与打猎为主,是多神论的国度。东南亚受南传佛教影响,曾是多国殖民地,其宗教是多宗教并存。以马来西亚为例,该国多个沿海主要城市历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补给点,便成了各式宗教文化的交汇点。社会分工、阶层和政治结构复杂化,孕育了多神论。

也有是因为文化难以交流和传播所出现的情况。缺乏文字的地区,中美、南美州被征服前,没有统一文字,交流困难,语种多、流通慢,使该地宗教出现各自为政、多样化的现象。

总的来讲,很少国家是单一生产模式,因此,这三种的基本生产模式上,排列组合地衍生出多种宗教建筑文化。

3.2 不同宗教文化所决定的宗教建筑模式差异

3.2.1 一神论的宗教建筑文化

以一神论为主伊斯兰教,犹太教为发源的基督教建筑文化有以下特色。

1)对光线追寻的偏好。一神论的起源有明确的指引性,这种指引性延续到建筑模式中。太阳对古人来说是唯一的,对光线的崇拜是唯一性的表现。无论是罗马的万神庙还是后来的巴洛克,哥特式教堂还有近现代的教堂都存在对光影的追求。基督教教堂对光影的特殊喜好,也是“一神论”的唯一性的体现。

2)城市的制高点偏好。一神论的宗教建筑多为城市的制高点,或伫立在山体之上。这种耀眼的感觉,便是指引性的另一演绎。罗马的万神庙到佛罗伦萨的教堂的穹顶高度之争;巴黎圣母院为巴黎多个轴线制高点之一;约旦的佩特拉古城依山而建的神庙,最高级别的神殿是建在干枯河谷的最高处。还有德国的科隆教堂,高迪的圣加教堂举不胜举。

伊斯兰教的高塔,可清楚看到周边的环境。阿拉伯古建筑文化发源地之一约旦的多个古城遗址如佩特拉、安曼、杰拉什等古城中的神庙都可鸟瞰全城。

3)外向型的建筑细部。从欧洲教堂的雕刻装饰中的狮子多带翅膀,具攻击性,而佛教建筑的中国狮子多乖巧。

4)排他的特性。伊斯兰教是排他性的代表,不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不能随便进入清真寺,阿拉伯世界的游客不可随便入清真寺内参观和拍照的。即使与美国建交,在阿拉伯地区开放程度等同香港的约旦也不例外。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信徒与其他宗教信徒通婚,后者须放弃自己的宗教转投伊斯兰教方可通婚。这种情况只有在各种文化高度集中的城市或国家才能把他们的排他性弱化,如香港。因此,清真寺的建筑模式相对其他宗教建筑封闭围合。

3.2.2 多神论的宗教建筑文化

多神论的宗教建筑,无论人文文化是开放、还是封闭,都较平和。其建筑模式多是温和、包容、世俗、具有礼制,如佛教、道教、印度教。

农民耕种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体系需要一个稳定平和的宗教体系。以佛教为例,从尼泊尔起源的佛教传入印度后与婆罗门教互溶演变成印度教传回尼泊尔,也是多神论平和的体现。原有的婆罗门教是把印度人划分为四个阶级,随着生产力和资源的剩余,农奴制度瓦解,统治阶级需要一个更平和的宗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提倡众生平等的佛教正好取代了婆罗门教的统治地位,便逐渐演化成印度教。所以,很多印度教建筑中大型的庙宇以开放式的模式建造,小神庙随处可见,建筑的选址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没特显眼。以印度教为基础的佛教,即传入不同国家,这种温和的本质依然处处可见。

文章来源:《中外公路》 网址: http://www.zwglzz.cn/qikandaodu/2020/1228/346.html



上一篇:浅析中外火灾调查制度
下一篇:中外城市边缘区相关概念辨析与学科发展趋势

中外公路投稿 | 中外公路编辑部| 中外公路版面费 | 中外公路论文发表 | 中外公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外公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