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驰中外的黄姚豆豉

来源:中外公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豆豉是我国的传统烹饪调味佳品,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出产的豆豉,以原豉原味、豉味浓烈、香气芬芳而名驰中外。 黄姚豆豉早在清光绪年就成了贡品,其中还有一个典故:清

豆豉是我国的传统烹饪调味佳品,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出产的豆豉,以原豉原味、豉味浓烈、香气芬芳而名驰中外。

黄姚豆豉早在清光绪年就成了贡品,其中还有一个典故:清光绪年间,黄姚镇出了一个乡官叫梁都,在迁江县(今广西来宾县)做训导。梁都工作兢兢业业,成绩卓越,光绪皇帝下诏赐匾额,嘉奖培育教养梁都成才的父母亲。说梁都父亲梁朝鼎教子有方,“勤于庭训”,赐封他为“修职佐郎”;其母古民“淑范宜家”“相夫教子”,赐给她一个封号“八品孺人”。光绪五年(1868年)钦差大人领着差人送诏书匾额到梁都的故里黄姚。黄姚的乡官以本地特产豆豉蒸煮排骨、豆豉辣椒熏鱼招待。钦差大人吃了,觉得豆豉柔软香甜,蒸煮出来的菜肴有一股清香,别有风味,赞不绝口。其间,钦差大人问黄姚乡官此豆豉产于何地。乡官告知乃黄姚特产,是采用黄姚盛产的黑豆,用宝珠江水泡浸,经民间传统工艺加工精制而成。钦差大人回京时,特意带了一些黄姚豆豉进献给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尝到黄姚豆豉烹调的菜肴,清香郁馨,美味可口,也大加赞赏。从此,黄姚豆豉就成了清朝贡品。

黄姚豆豉生产历史悠久,记载嗜好和赞尝黄姚豆豉的史料也不少。除上述典故外,据传,早在清康熙以前,黄姚豆豉已渐有名气,乾隆时期最为兴盛。当时,有个黄姚举人林作楫,嗜豆豉胜过嗜酒。他去陕西做官,也背着豆豉赴任,对此乡亲们曾作打油诗戏之:“县官爱豆豉,味道果然长。一餐没豆豉,下饭总不香。”光绪年间,湖南人邓寅亮游览黄姚,临别时,黄姚秀才林正甫以豆豉相赠,邓高兴之余赋诗以谢:“姚溪土产淡豉香,姜丝豆豉作家尝。从此便成千里别,香飘楚粤永难忘。”据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补修的《昭平县志》记载:“豆豉为黄姚特产,远近驰名,他处制者远不及。”又载:“豆豉,以邑东黄姚街之出品最得地道。因其炊浸、洗豆时俱用宝珠江水,故制成豆豉透心柔软,香甜异味,物质精良,名驰中外,诚特产也。”在过去,黄姚豆豉一直是民间小作坊生产,豆豉作坊遍布黄姚街头巷尾。解放后,黄姚豆豉的传统制作技艺得以充分继承和发展。目前,除黄姚豆豉综合厂批量生产正宗黄姚豆豉外,尚有许多豆豉生产企业,常年产量达20万公斤,产品畅销我国广东、湖南、湖北、香港、澳门等地,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

黄姚豆豉系选用优质黑豆为原料,产品颗粒大小均匀,乌黑油润,富有光泽,豉香郁馨,隔壁闻香。若加盐渍贮瓶罐中,更是愈久愈香,味道尤佳。其所以色、香、味、形俱佳,除了用料上乘、工艺精湛之外,还与黄姚的自然环境有关。黄姚素有“小桂林”的美称,境内石山林立,清泉四布,宝珠江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用以泡豆、蒸豆、制作豆豉,能使产品更加柔软无核,豉香四溢。

黄姚豆豉在食谱中用途甚多,如肉焖鱼,放一小撮豆豉,能使菜肴更加香醇可口;若是豆豉加姜丝与少量半肥瘦猪肉清蒸作佐餐,更会使人食欲大增,故民间有“半粒豆豉一碗饭”的说法。

黄姚豆豉的制作工艺如下:选择新鲜饱满的黑豆,淘洗干净,放入大木甑内蒸4小时,倒出晾片刻,置宝珠江水或泉水中浸泡40~50分钟,捞起滴干水,复蒸至大汽上升。至盖有水珠(水沸后10~20分钟)取出,人工快速降温并晾干,然后置霉房发酵5~6天。发酵期间,需严格控制霉房的湿度,室温以30~35℃为宜。待豆粒起白色霉粉后,揉擦松散,用水淘洗干净,贮存于高2米、直径70~80厘米的上圆底方的大竹篓内加压,送入霉房再次发酵5~6天,倒出即为湿豆豉,再置簸箕上摊开,晒至豉粒干爽、油光发亮即可收藏食用。

黑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l、B2、B3)、异黄酮苷及多种皂苷、胆碱、有机酸等。《延年秘录》记载:“服食黑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精髓,加气力,补虚能食。”中医认为,黑豆味甘性温,无毒,入肾、脾、心经,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解毒、抗老延年的功效。用黑豆制成的豆豉,味美可口,营养丰富,不仅能烹调菜肴,也可单独炒食或蒸食,还能用开水泡出汁液代替酱油。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豆豉常被用来治疗痰多、胸闷、呕吐、消化不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并可解除酒醉。现代研究证明,豆豉中钴的含量是小麦的40倍,有良好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钼的含量是小麦的50倍,硒的含量比高硒食物大蒜、洋葱还高,而钼和硒都具有极强的抗癌作用。豆豉中还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能有效预防脑血栓的形成,对改善大脑的血流量和防治老年性痴呆症很有效果。所以,豆豉历来被人们视为席上珍馐、居家良药,但愿人们常用之。

文章来源:《中外公路》 网址: http://www.zwglzz.cn/qikandaodu/2020/1228/343.html



上一篇:中外电站EPC 项目安全投入对比研究
下一篇: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比较

中外公路投稿 | 中外公路编辑部| 中外公路版面费 | 中外公路论文发表 | 中外公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外公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