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比探讨(2)

来源:中外公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差异溯源 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而追溯其根源我们发现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华

3 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差异溯源

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而追溯其根源我们发现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华民族传承千年,形成了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而这必然会对国人的性格、思维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资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论资排辈的现象非常明显,而国外则是更加注重员工的能力;国内企业领导者非常擅长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来领导员工,并且人情在员工管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外则是刚性制度管理为主。另外,国内部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受到一些政治因素影响,因此其人力资源无法完全依靠市场进行配置,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提升。

国内外企业的员工性格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员工更加克己自制,在为人处事上更加内敛,而国外员工,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的员工,则是非常开放、直率,非常愿意突出自我价值,并且追求个人英雄主义,这就必然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比如,在一些跨国企业当中,即使国内外员工每天的工作任务基本相同,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仍旧有着较大的差异,否则很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国内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上也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国内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非常注重集体主义,要求员工首先考虑集体利益,然后才能考虑其个人利益,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非常注重员工的团结协作,集体发展。而国外企业,尤其是一些西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他们尊重员工本身的个性,理解员工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并且采取措施来鼓励员工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来实现其自我价值。

4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通过对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发现,当前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旧存在着相当的不足,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借鉴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其加以改进。

首先,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应当以培养为主要手段。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当从企业需求入手,通过制定合适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大力培养,并且适当引入高素质人才。在员工培养方面,应当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要求和员工当前的技能水平,制定针对性的员工培训计划,联合专业化的培训机构来开展相关工作。

其次,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考虑员工感受。企业应当持续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员工薪酬待遇、绩效考核、职务晋升方面的制度,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公平对待,这样才能增加其归属感,从而保证企业的人员稳定。借鉴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可以制定更加标准化、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具权威性,同时还要做好员工的职责划分,这对于企业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对员工的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利用精神引导的力量来激发其潜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再次,在员工激励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将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的奖励结合到一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企业应当注意增加自身与员工之间的联系,通过合同或者承诺等,使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是与企业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从而积极主动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最终形成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国内有着一定的差别,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相关人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和经验,包括对当前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改进,完善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员工激励等。相信通过借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的优点,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

[1]张季煊.中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纳税,2018(06):101.

[2]李响.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商业,2015(35):53-54.

[3]梁心.中外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比较[J].中外企业家,2015(02):147.

文章来源:《中外公路》 网址: http://www.zwglzz.cn/qikandaodu/2021/0107/369.html



上一篇:中外学徒制分析研究
下一篇:中外女性健康研究在全球数据库的发行与传播

中外公路投稿 | 中外公路编辑部| 中外公路版面费 | 中外公路论文发表 | 中外公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外公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